近日,高安市石脑镇西安商城小区业主杨爱川反映,当地政府出台化解 “房产证办理难” 的惠民政策后,自己办理房产证时仍被开发商额外收取数万元费用。尽管石脑镇政府给出信访回复,她的诸多质疑仍未消除,此事引发外界对房地产领域政策落地、业主维权等问题的关注。
一、惠民政策出台,办证却遇 “额外收费”
西安商城小区 2015 年建成并公开销售,2020 - 2022 年期间,开发商曾陆续为部分业主办理房产证,但后续因经营问题资金链断裂,办证工作陷入停滞。2022 年起,小区业主多次就办证问题向有关部门和石脑镇反映,希望推动问题解决。
2025 年,为化解开发商因资金问题导致的 “业主办证难、频繁上访” 矛盾,高安市政府出台惠民政策:允许开发商在为业主办理房产证时,缓交本应由开发商承担的开发税(按购房总价计算,以杨爱川 42 万余元的房屋为例,该笔税费约 4 万余元)。政策出台后,包括西安商城小区在内的多个此前 “办证难” 楼盘启动办证工作。
然而,杨爱川却陷入新的纠纷。她介绍,2017 年自己与姐姐为改善居住条件,分别以家人名义在该小区购房:她以丈夫肖建国名义购买 3 栋 3 单元 406 房,总价 42.4 万余元;姐姐以儿子熊康名义购买 3 栋 4 单元 308 房,总价 42.7 万余元,付款方式与前者一致。2019 年交房时,杨爱川按要求缴纳 1.3 万余元后领取房屋钥匙,姐姐因经济困难暂缓缴费。
多年来,房产证办理始终是两家人的心病。政策出台后,小区终于传来可办证的消息,杨爱川却被开发商委托的代办人陈星辉(井冈山市华厦房地产开发公司石脑分公司代办人)告知:需额外缴纳 27857 元(肖建国名下房屋)、33432 元(熊康名下房屋)才能办证。“收费理由五花八门,一会儿说是办证费,一会儿说是酬劳,甚至提‘强行买地下车库抵扣费用’。要求看正规收费票据,得到的却是自行打印的表格、与购房无关的票据,代办人还明确说‘不缴钱就不办证’。”
二、业主质疑:收费无据,政策成 “敛财工具”
杨爱川算了一笔账:按规定,业主仅需承担契税、维修基金,每套房屋合计约 6000 元,但开发商实际收取的费用远超合理范围。“我家四口人,两个孩子读书,全靠丈夫打工;外甥跑外卖为生,快 30 岁还没结婚,还要赡养我姐姐,这几万块对我们就是‘救命钱’。”
为核实情况,她咨询高安市其他乡镇业主,发现多数开发商在政策背景下为业主办证时,仅收取业主应缴的契税、维修基金,未额外收费。“村前镇滨江花园小区之前也有办证纠纷,和我们小区情况几乎一样,但最近几十户业主办证没再交一分钱(该小区业主 2016 年交房领钥匙时,已将契税和维修基金交给楼盘)。灰埠等乡镇‘拖证’楼盘收费也是如此,同在高安市,政策执行咋差这么多?”
为维权,杨爱川向石脑镇政府信访,却对 2025 年 7 月 10 日的《关于杨爱川信访事项办理情况的回复》提出七大质疑:
“业主代表自愿担税费” 无实证:镇政府称 “2024 年 5 月 13 日十余位业主代表愿自行承担办证税费”,但杨爱川和熊康均非代表,对内容不知情,且镇政府拿不出业主代表的签字承诺书,“没证据咋证明这事是真的?”
收费无明确依据:交钱时,代办人既未出具 “业主办证与房产商代缴税收告知书” 并签字,也未说明每户代缴金额的测算依据,仅以 “要办证,现在就要交这么多税到上级部门” 为由搪塞,还用售房时开发商应开给购房者的购房发票充作收据,“货不对板,欲盖弥彰,明显心虚”。
“等开发商有钱退钱” 不具可信度:镇政府回复称 “开发商资金回笼后将解决本应承担的税费”,被杨爱川指 “愚弄百姓,根本骗不了人,既然最后要退钱,那现在进行的忽悠式收费,又为哪搬?”。
开发商完税证明表格 “货不对板”:她 5 月 13 日交钱办证,中途向上级信访部门投诉收费不合理,6 月 4 日为了应付投诉投诉,开发商代办人当日赶至龙潭税务分局开具 45706.15 元完税证明。但该票据既无购房者(丈夫肖建国)名字和房号,未显示出与当事人房子的关联性,金额也与她所交费用出入大;且票中涉及的城市维护建设税、增值税地方教育附加、教育费附加、增值税等税种,按政策均不应由业主承担(她 2019 年交房时,已将应承担的契税、维修基金等合计 1.3 万余元交给开发商,“按常理当时就该办好证,之后不该再收一分钱”)。
部门协调存 “不作为” 嫌疑:镇里经办领导坦言 “搞不懂房产商办证该交、要收什么钱”,却不将工单或信访件转派给行业主管部门,“只听代办人一面之词应付我,太不负责任,也不公平”。
政策执行 “双标”:周边乡镇类似楼盘未额外收费,唯独西安商城开发商把政府化解纠纷的利民政策,变成 “敛财、敲诈业主的工具”。“换位思考,您或亲戚朋友被多收近 3 万元,能不愤慨、不讨说法吗?普通老百姓赚钱不易,谁能忍受?”
接访态度与协调偏向性:约谈时,经办领导只听代办人陈星辉辩解,不听业主质疑,最终以代办人解释为准,“这哪是‘答疑解惑、释法明理’?明显偏袒开发商、忽悠百姓!我提‘反映到市里、省里’,就被说成‘言语挑衅威胁’,还遭不雅言辞回应,到底谁态度有问题?百姓利益放哪了?”
三、争议待解:政策如何落地,维权路在何方
这场房产证办理纠纷,不仅是杨爱川一家的困境,更折射出基层房地产领域业主维权的普遍难题:惠民政策本为破解 “办证难”,却在执行中出现 “额外收费” 争议;业主质疑收费依据、部门协调效率,政府强调 “积极协调” 却建议走法律途径 —— 政策红利如何不被截留、业主合法权益如何保障、部门监管如何不 “缺位”,仍需更清晰的规则与更有力的监督。
目前,杨爱川仍未放弃维权:“不是故意‘闹’,就是想弄清楚‘钱该不该交’‘惠民政策咋成了开发商敛财的由头’。” 而这起纠纷的后续进展,也将持续考验基层治理中 “政策落地” 与 “权益保障” 的平衡能力。
来源:https://www.sohu.com/a/942652956_120141491